

2025-09-05
贾云斋,字玄文、号半真、又号野游、法号妙音,书、画家,自幼酷爱书画,现为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央电视台CCTV特聘艺术顾问,苏裱、古旧书 画修复师,佛学居士。
1978年正式走上绘画之路,开始遍游华夏大地,取大自然之精华,拜师访友,博采众长
1984年到合肥博物馆经大师洪秋声父子学习书画装裱与修复,借此便以学习、丰富、提高书画技艺
1985年被莱阳市画院破格聘用(原名 书画研究会)
1986年加入地方美协会员
1987年陪同著名书画家王树春到北京中国画研究院考研进修而大开眼界,亲眼目睹了李可染 、叶浅予、刘凌苍等大师风采
1989年成立莱阳第一家画社“墨香斋书画社”
2010一2011年成功将瓶型纳入宣纸画材,同年申请了专利
2023年创新发明了“卷云篆”
2024年又创“铁角篆”
八九年开始启动并引导全国著名书画家们走入地方市场,现场做画当面交易,后又培养了几代书画商,继而影响活跃了全国书画市场至今。总之和书画界打了三十多年的交导,接触了不少书画界名流,主要是吸取众家之长,补充自身艺术营养,丰富个人的书、画知识,基本实现了个人目的。
绘画主要以硃砂、生宣工写人物肖像,长于中西结合,容人物、山水、花鸟于一体,并以古今为师,技法特殊,别开生面,以滿足自娱情趣而已。
作品问世后,深受国内外广大社会团体及个人收藏家的喜爱和珍藏。《建国六十五周年》应邀中国国际集邮出版发行了珍藏邮册,继(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陆续邀请出版并在全国各地发行。
学习理念是:重传统,尊古惜今,人皆吾师,不守成规;拜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自己动手。实践心得: 始法则生,定法则死,法而无法,无法则法也。
本人从不看重任何“头衔”,因为“头衔”不能代表艺术水平,尤其是在当今……
中国书画交易评估中心鉴定评审 书法润格价:20000元
中国书画交易评估中心鉴定评审 国画润格价:50000元
人物肖像的美学突破——记著名书画家贾云斋先生
美协主席 一 范迪安
在当代书画艺术的璀璨星河中,贾云斋的人物肖像作品犹如一泓清泉,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邃的人文关怀,为观者打开了一扇窥探人性深处的窗口。他的笔墨不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每一幅肖像背后都跃动着一个鲜活的灵魂,每一道墨痕都承载着艺术家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贾云斋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一般肖像画的范畴,正是因为他将人物画从"形似"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了"神似"以全新的内涵——那不是简单的气质捕捉,而是对生命存在状态的终极关怀。
当他将笔墨对准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物——毛泽东时,一幅幅肖像便超越了单纯的形象再现,成为了文化记忆的载体与意识形态的视觉铭文。这些作品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艺术诠释,也是对集体记忆的当代重构,在笔墨浓淡间折射出一个民族复杂的情感光谱。数字化图像泛滥的今天,贾云斋以传统书画媒介精心建构的毛泽东形象,反而因其手工质感与笔墨意趣获得了独特的当代相关性。它们提醒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记忆永远是一种建构而非简单的复制,而艺术在这一建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贾云斋的毛泽东肖像最终告诉我们:墨色不仅能描绘一个人的面容,更能折射一个时代的灵魂。
将贾云斋置于中国人物画的历史长河中考量,我们会发现他既继承了梁楷《泼墨仙人》的大写意精神,又吸收了曾鲸"波臣派"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然而,贾云斋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人文关怀熔于一炉。与徐悲鸿强调解剖准确性的写实主义不同,贾云斋追求的是心理真实;与林风眠中西合璧的装饰性风格相异,贾云斋的肖像更具表现主义的穿透力。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贾云斋坚持笔墨的价值,却不为传统所困。
贾云斋的人物肖像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引起广泛共鸣,关键在于他将书画艺术还原为"人性的学问"。在他的笔下,肖像画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或外貌的记录,而成为探索生命普遍境遇的媒介。那些或沧桑或稚嫩的面孔,最终都指向人类共同的生存体验——对时间的抗争与妥协,对记忆的珍藏与遗忘,对未来的期待与恐惧。贾云斋用最传统的艺术形式,触及了最现代的心灵困惑,这正是他作品持久魅力的根源所在。在图像泛滥的当代社会,贾云斋的人物画提醒我们:真正的肖像艺术不在于复制面容,而在于通过面容寻找人性的微光;不在于技术的新奇,而在于凝视的深度。或许,这正是贾云斋艺术给予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礼物——在墨色浓淡之间,我们与自己的灵魂不期而遇。
范迪安 2025年05月21日
禅心妙笔映天然 空灵意蕴着心田——记著名书画家贾云斋先生……
自古以来,中国书画之道,贵得天地人和的自然本真,笔力形质要透现出筋骨和气质,意象间要漾溢出自然的灵魂和蓬勃气韵,笔墨要透视出画家的品性和人文情操。当代著名书画家贾云斋先生,就是一位书画双修,把碑帖学养与丹青要妙统摄一体的大手笔!先生不但有精彩的书画实践成果,也有书画理论研究的高度。实践出真知,出版书画精论,可以引领艺术创作源远流长!既是一位创作力饱满的书画家,也是一位致力于文化传播的功勋者!
贾云斋的书画之路源于文革期间。他曾绘制主席画像,在用笔上贾云斋非常注重细笔的运用,人物脸部刻划、衣纹构线等均以清新洗练的细笔勾勒,极见潇洒、细秀的笔墨风神,同时也与淡墨湿笔泼染画面的大写意笔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既具有雄浑、壮阔、磅礴的大写意格调,又兼具潇洒灵秀的笔墨特色。将瓶型纳入宣纸画材这种不断尝试、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风格。
文字之美,胜过实枪核弹,可稳宏伟江山。文字记载华夏5000年文明,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字之美,可穿越几千年,养育炎黄子孙,保山河无恙,护国富民强。正如贾云斋的书法作品以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书写线条流畅,呈现出古代文字的独特韵味,尤其是2023年发明创新的“卷云篆”,其字形造型简练而古朴,给人一种沉稳、庄重的感觉。其书法在线条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字形呈现出多变的曲线和直线组合,线条粗细有致,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书法中的笔画刚柔并济,既有刚劲有力的笔画,也有柔和流畅的笔画,营造出一种平衡感,让整个字形显得生动有力,又不失优雅。
禅心妙笔映天然空灵意蕴着心田。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塑造人物,贾云斋先生的作品都是对东方美学的一次全新诠释。他以最纯粹的笔墨功夫,展现了一种既有传统底蕴又具现代气息的艺术风貌。通过对色彩、构图以及技法的不断创新,赋予了中国画新的生命力,在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一个缩影,作为东方美学的新标本,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主题以及主旨,这就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最佳范本,值得深入研究广泛推广!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史国澳
2024年10月23日
古意今情 心笔相映——记著名书画家贾云斋先生
在当代书画艺术喧嚣的表象之下,贾云斋的作品如一泓清泉,以其特有的静谧与深邃吸引着观者的目光。他的艺术实践不追逐时风,不迎合市场,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开辟出一条既承载千年文脉又彰显个人精神的小径。贾云斋的笔墨世界,恰如其斋号"云"之寓意,既有飘渺无定的自由,又有润物无声的实在,构成了当代书画艺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贾云斋的书法艺术呈现出一种"形简意丰"的美学特质。他深谙"计白当黑"的传统美学原理,在看似疏朗的布局中暗藏精妙的节奏把控。观其行草作品,线条时而如高山坠石,势不可挡;时而似蜻蜓点水,轻盈灵动。这种对动态平衡的把握,源自他对书法本体的深刻理解——书法不仅是字的艺术,更是"心画"的呈现。
在绘画领域,贾云斋展现出对传统文人画的创造性转化。其作品善用墨色,浓淡干湿,层次丰富。他的画往往以简驭繁,大片留白处似有云烟浮动,虚灵通透;而。墨色沉厚处,则如幽谷深潭,气象万千。这种“虚实相生”的处理,使画面既具传统文人画的超逸,又蕴含现代审美的简约与张力。 其画作,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诗篇。他常以诗题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使作品在笔墨之外,更添一层文思雅趣。无论是寒林远岫的萧疏,还是溪亭独坐的幽寂,皆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仿佛可居、可游、可思。
贾云斋艺术中最动人的部分,莫过于其作品中流淌的"文人气质"。在技术至上的时代,他坚持"书画同源"的理念,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每幅作品都是综合修养的体现。他的题跋不拘一格,或长或短,皆与画面相得益彰;用印讲究,大小朱白,位置经营无不精心考量。这种全方位的艺术追求,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视觉美,成为可读、可品、可思的文化文本。
在艺术市场化的浪潮中,贾云斋保持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定力。他不大量生产"应景之作",而是遵循内心的创作节奏,每一幅作品都力求完整表达特定时刻的生命体验。这种"重质轻量"的创作态度,使其作品避免了商业化带来的浮躁与重复。
贾云斋的艺术世界,是留白与充盈的辩证统一。那些似"空"的部分,实则留给观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而那些"实"的笔墨,又凝聚着深厚的传统功力与鲜活的个人感受。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时代,贾云斋以毛笔和宣纸为媒介,构建了一个既能与古人对话又能与当代人共鸣的精神家园。他的艺术实践提醒我们:中国书画的当代发展,不在于表面的形式创新,而在于如何将传统美学精髓转化为现代人心灵的滋养。
贾云斋的探索或许可以概括为:在笔墨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在传统中发现当下的表达。这种艺术追求,在崇尚速成与流量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而必要。
靳尚谊 2025年05月17日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