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拍卖资讯

邵德峰的诗意人生--禅心观海聆听世界之声

2025-09-05


作者简介:
邵德峰,字禅心,号法成。辽宁省庄河市人氏,1968年出生于辽南渔村,曾牧海、锻造二十载,学者,诗人。自幼酷爱传统文化,并对周易、古玩玉器字画、瓷器等领域有诸多研究。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皖诗词会员,淮北市诗词协会理事,邵雍书画院顾问,金剑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席。本着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之意境。法成自然,把语言化为行动,以喜悦的心情,用文字来聆听大美世界的美妙声音,诠释精彩人生,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时刻记录精彩人生!


《夜阅胜天半子有感》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12日
夜阑秉烛,展卷《胜天半子》,寒暑易节,不觉漏尽更残。夫天地逆旅,光阴过客,然智者运筹,可夺造化之机。观书中谋略纵横,权变莫测,或藏锋于尺牍,或决胜于危局,真乃以人力挽天心者也。昔张良纳履而兴汉,诸葛卧龙而定鼎,皆非恃命,实凭心智之深沉,胆略之超群。今览其事,如对明镜,照见己身之浅薄。世路多艰,岂可委之于天?一着得失,足定存亡;半子之争,可转乾坤。故知困厄非命定,惟在自强不息。夜深风静,万籁俱寂,唯书声与心潮相应。掩卷长思,顿觉胸中块垒渐消,志气愈坚。人生逆旅,当以智为舟,以勇为楫,逆流而上,不惧风涛。纵天意难测,亦能争得半子之先,立身于不败之地。此书之益,岂止于谋?实养浩然之气,砺不拔之志也。

《文心雕龙》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15日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本也;雕龙者,喻修饰之工也。昔圣贤立言,必本乎道,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书》六体,终归于政事之要。然则文章之作,岂徒藻饰哉?盖所以明道也。

原夫文章之兴,本于人心。心有所感,则形于言;言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不足,乃被之管弦。是故声成文,谓之音;辞成章,谓之文。文者,天地之心,万物之灵也。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

若乃摛文掞藻,雕缛成体,务在精微,贵乎典雅。或拟诸形容,则焕若丹青;或穷其情理,则深若渊海。然雕琢过甚,则伤其质;质木无文,则鄙其表。故文质相半,乃成君子之辞。

且夫为文者,必根于学,源于思,游于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澡雪精神,方契妙道。

故曰:文果载心,余心霞绮;雕龙虽巧,不离其宗。通变无方,惟时所适;会归一揆,终归雅正。是为《文心雕龙》。

《晨晓》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16日
晨色微明雾渐收,
霞光万道破云流。
千山露润松声脆,
万木含烟鸟语柔。
野径风清闻牧笛,
溪桥露冷印耕牛。
人间清景初醒处,
已在红尘最上头。

《晨雨》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17日
晨光破晓雨丝斜,
雾锁重楼也旖旎。
檐滴声残惊梦断,
风摇叶动带赊涵。
远山含黛云初散,
曲径浮烟水自哗。
莫叹春霖显芳华,
新晴已在晚天霞。

《晓晨博览群书有感》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20日
晓晨微光初透,启牖而望,天际泛白,万物未醒,唯余清露滴阶,寒鸦数声。余独坐书斋,四壁环列,经史子集,罗陈左右,若群贤毕至,列坐其次。焚香一炉,烟缕袅袅,与晨雾相融,恍若置身云外。
执卷在手,墨香盈鼻,展《论语》则闻仲尼之教,开《离骚》则见灵均之怨,览《史记》则知兴亡之迹,读《庄子》则悟天地之宽。古人之精神,寄于简牍,虽千载已逝,而其言如在耳侧,其情若共呼吸。每至会心处,不觉抚卷长叹,或冁然一笑,若与先贤对语,忘却尘世纷扰。
夫阅群书者,非止文字之积,实乃心魂之寄。晨光渐明,照字如金,心亦随之澄澈。昔人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非虚言也。然读书之道,贵在静心,尤以清晓为佳。此时万籁俱寂,神思清明,最宜涵泳义理,体察微言。
因念今人多务喧嚣,逐于声色,少有潜心向学者。殊不知片言可明大道,寸心能纳古今。愿持此晨光,日日不辍,与群书为侣,与古圣为朋,则此生亦不负矣。
遂自题曰:晓色启函经,清心对简编。千秋同晤对,一字即通宇天。

《山水画》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21日
云峰叠翠入苍茫,
雾锁松崖隐草堂。
飞瀑千寻垂玉练,
轻舟一叶破沧浪。
烟霞深处藏幽径,
古木参天送晚凉。
欲向此间寻逸趣,
何须尘外觅仙乡。

《北黄海岸畔与友品香茗》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21日
北黄海畔暮云平,
松韵涛声入盏清。
一缕茶烟随浪远,
半窗山色共杯明。
风来礁石千层雪,
月照沙洲数雁行。
莫问浮生多少事,
此心安处是归程。

《绮罗香·雨日咏荷》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22日
细雨垂珠,轻烟锁碧,曲沼暗翻圆盖。翠袖盈盈,摇曳一池清霭。凝玉露、粉泪微含,拂金风、素影犹在。问谁怜、冷落芳心,斜阳独倚画阑外。

幽怀难寄远浦,空忆凌波步稳,霓裳轻解。冷浸幽香,漫把旧情重采。听雨声、似诉平生,看水色、更添愁态。待何日、月上芙蓉,共伊同倚黛。

《人生唯有美食不可负》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22日
清晨的粥香,午间的馅饼,深夜的烟火气,是人间最朴素的慰藉。人生海海,山高路远,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它不只是果腹之物,更是岁月的注脚,情感的载体,是疲惫生活里最温柔的抵抗。

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是母亲清晨五点灶台前的背影;一碟酱香浓郁的红烧肉,藏着父亲节庆时的笑意;街角那家小摊的煎饼果子,裹着学生时代的晨光与笑语。食物有记忆,一口入魂,便唤醒了沉睡的时光。它不声不响,却把亲情、友情、爱情,都揉进了滋味里。

行至中年,脚步匆匆,心事重重,可只要坐下来,认真吃一顿饭,世界便悄然安静。一筷青菜,一勺浓汤,舌尖上的暖意,能抚平眉间的褶皱。美食是生活的仪式感,是对自己的尊重。哪怕再忙,也不该潦草对待一餐一饭。因为,好好吃饭的人,才真正热爱生活。

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常藏在一城一味里。云南的米线滑过喉咙,成都的火锅辣得酣畅淋漓,西安的肉夹馍咬下满口酥香……每一座城,都有它的味觉密码。尝一口,便与那方水土有了血脉般的连接。

人生苦短,何必亏待自己?在风雨兼程的路上,愿你我始终怀揣对美食的虔诚与热爱。不负舌尖,不负岁月,不负这热气腾腾的人间。

《拜读渔樵问对有感》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23日
樵夫问尽世间理,
渔夫答透天地心。
一竿垂钓藏天地,
问答之间见古今。
渔樵问对一书,乃吾祖邵雍公所著名作,乃以至简之道,演万物玄机,揭示人生法则与处世智慧,更是成长之路那颗明灯。
拜读《渔樵问对》,掩卷而思,恍若临清流之滨,闻机锋之辩。夫渔樵者,一叶舟,数竿竹,往来江渚之间,貌若寻常,而言皆至理。其问答之间,藏天人之妙,寓古今之变,非止谈笑于烟波而已也。

昔者,子问渔父:“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何以处之?”渔父曰:“水之清,可以濯缨;水之浊,可以濯足。时有清浊,吾自守其澄。”此言若简,其意深远。世之逐利者,如蝇附膻,不知进退,终为利所困。而渔者观澜而知时,随流而不竞,可谓得处世之机矣。

继而樵夫言兵革兴废,朝代更迭,若掌上观纹。曰:“兴者自兴,败者自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呜呼!自三代以降,权谋交构,征伐不息,而天心仁爱,终不改其度。唯静者能观其复,惟诚者可契其机。

通篇所陈,非独渔樵之语,实乃圣贤之微言。以简驭繁,以静制动,以无心应万物。读之如醍醐灌顶,顿觉名缰利锁,皆可抛却。乃知山林之中,未必无经世之略;蓑笠之下,或藏治心之枢。

故曰:大道常在,唯默识者得之。是为感。

《頌山海和韵烟台序》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8月27日
维岁次乙巳,序属孟秋,海风徐来,烟霞吐纳。登罘山之峻岭,瞰黄渤之交汇;望长河之蜿蜒,接云气而东流。烟台之胜,山海相映,天地和集,诚齐鲁之奥区,寰宇之奇观也。

夫烟台者,因烽燧得名,以海防著称。昔秦始皇三巡芝罘,求仙问药,遗踪犹在;汉武帝望祀蓬莱,旌旗蔽日,浩气长存。唐宋以降,舟楫往来,商旅辐辏,列岛如珠,环带如练。至若近代开埠,中西交汇,教堂钟声与渔舟唱晚相应,铁轨汽笛共潮汐起伏同喧。此皆历史之积淀,文明之交响也。

然烟台之美,不止于古迹林立、形胜天然,更在民风淳厚,物华天宝。春来樱桃缀枝,秋至葡萄盈圃;海产丰饶,珍错盈盘;昆嵛山色,四时如画;蓬莱幻境,朝夕生霞。百姓安居,乐业勤耕;士人尚义,崇文重教。山海之韵,化育人心;和合之道,浸润城乡。

今逢盛世,百业振兴。烟台乘势而上,港通天下,桥跨沧波,新城崛起于海岸,科技腾飞于碧霄。然虽日新月异,不忘本源;纵高楼万丈,不弃清风明月。山海和韵,古今同声;天人合一,万世永昌。

遂作此序,以志其美。愿烟台如鹏举九霄,似浪涌千叠,承先启后,与天地同流!

《钢铁洪流让一切魑魅魍魉冰消瓦解》
文/邵德峰
写于2025年9月3日
谨以此文頌歌九三阅兵!
钢铁洪流,自大地深处奔涌而出,如远古巨龙苏醒,撼动山河。它不是血肉之躯的呐喊,而是金属意志的咆哮;它不靠神谕指引,却以信念铸就方向。在苍茫天地间,这股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碾碎一切阴霾,涤荡所有腐朽,将混沌撕开一道光明的裂口。

它从熔炉中诞生,经千度烈火淬炼,万钧压力锻打,每一寸肌理都镌刻着坚韧与不屈。它是文明的脊梁,是守护的利刃,是沉默中积蓄雷霆的伟力。当号角吹响,铁流滚滚向前,车轮与履带碾过荒原、跨过江河,如大地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那不是战争的喧嚣,而是秩序对混乱的宣判,是正义对邪祟的镇压。

魑魅魍魉,藏身于暗影,依附于虚弱与恐惧。它们以谎言为食,以动荡为巢,在人心缝隙中滋生蔓延。然而,当钢铁洪流横扫而来,寒光所至,魍魉失形,妖氛尽散。无需咒语,无需神迹,仅凭那整齐划一的步伐、坚不可摧的阵列、万众一心的意志,便足以令邪祟无所遁形。

这洪流,是科技与精神的融合,是历史车轮的具象。它承载着民族的尊严,肩负着未来的重量。在它的身后,城市崛起,山河安宁,孩童笑语重回田野。它是沉默的守护者,也是觉醒的力量,以理性之钢、信念之铁,筑起不可逾越的长城。

钢铁洪流,不止于器物之威,更在于其背后亿万双手的托举,亿万颗心的共鸣。它昭示着:当真理凝聚,当信念如钢,任何妄图阻挡光明的魑魅魍魉,终将在时代的洪流中冰消瓦解,不留痕迹。

《道通帝座》
文/邵法成
写于2025年9月4日
夫道者,无形无名,混元一体,包罗万象,贯通三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而实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自鸿蒙初判,清气上升,凝为星斗,列布紫微,中有帝座居焉,统御万灵,执枢握机,应天行道。

道通帝座,非步趋可至,非言语能传。惟虚极静笃,心斋坐忘,息虑凝神,与虚无冥合,则一念既动,上彻九霄,感通帝座,若影随形。是故至人潜行不息,默运玄机,内养太和,外合天光,精气上腾,化为景星庆云,缭绕紫府。

仰观天象,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俯察人事,圣人抱一而天下宾从。道之在人,犹源之在水,源深则流长,道存则神明。故修道者,当洗心退藏于密,守中抱元,使神与道俱,游乎太初,与帝座相应,与造化同途。斯真通矣,非言象所能测也。













新闻资讯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