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4
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
孙泳新先生艺术简介:
孙泳新,1947年生于中国山东省招远市。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为中国国画大师崔子范先生、天津美院孙其峰先生的弟子,主攻中国画大写意花鸟。现为世界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崔子范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人民画院院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
墨韵哲思:中国画技法中的对立统一之道
中国画的笔墨世界里,潜藏着一套深奥的创作法则—“开合”。开者,放笔直取,纵横恣肆;合者,收敛聚气,浑然一体。这一放一收之间,不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视觉化表达。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言“中庸之道”,佛家说“不二法门”,无不指向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与统一。中国画家们早已参透这一玄机,将哲学思辨化为笔墨语言,在宣纸上演绎着阴阳相生、虚实相应的宇宙法则。
崔子范作为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深谙此道。他将在校深研的哲学理趣融会贯通,运用于绘画实践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观崔子范作品,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那墨色淋漓间的哲学思辨—浓破淡、淡破浓的墨法互破,横破竖、竖破横的结构交错,平中造险的构图奇正,大红大绿的色彩对比,临近色的和谐过渡。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他的笔下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形成张力与和谐并存的视觉韵律。
崔子范用墨之道,可谓深得“破”字三昧。浓破淡时,以焦墨冲击淡墨,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淡破浓时,又以清透化解沉滞,产生空灵之境。这种墨色间的相互破解,不是简单的技法炫耀,而是对“反者道之动”哲学的深刻理解—事物无不在向对立面转化中获得生命力。在他的《荷塘清趣》中,浓墨勾勒的荷叶与淡墨渲染的背景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造出既对比鲜明又浑然一体的墨韵效果。
在画面结构上,崔子范善于运用横竖交错的对立法则。横线给人以平静、稳定之感,竖线则带来挺拔、上升之势。他常以横破竖、竖破横的方式组织画面,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保平衡。《秋色斑斓》中,横向展开的枝干与竖向挺立的竹叶形成十字交叉的结构张力,但这种交叉不是生硬的对峙,而是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自然融合,达到“对立而不对抗”的和谐状态。
崔子范的构图哲学体现在“平中造险”的创造中。他常在看似平稳的布局中设置险笔,又在险绝处回归平衡,暗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春满园》中,大面积平稳的色块布局中,突然斜出一枝奇崛的花枝,打破平衡却又不失整体稳定,正应了“中和”的至高境界—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各种力量的最佳配置。
用色方面,崔子范敢于大红大绿,强烈对比,却又善用临近色调和画面。他对色彩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视觉愉悦,上升为哲学表达。在《富贵花开》中,鲜艳的红色花朵与翠绿的叶子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同时又通过墨色的调和与色彩的渐变,使对比色和谐共处,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差异性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和谐。
崔子范的艺术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学用结合的创作道路。他不是简单套用哲学概念,而是将哲学思辨化为艺术直觉,在笔墨运行中自然流露。这种融合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长期修养后的自然呈现,是“知行合一”的理想状态。在他的画作前,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美感,更是一种宇宙观的传达—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中国画技法的开合法则根植于中国哲学的沃土,崔子范以其艺术实践证明了这一传统在当代的生命力。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扎根于本土文化的艺术思维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中国画的创新不应是对西方艺术的简单模仿,而应建立在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上。崔子范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深入理解中国哲学的精髓,才能在中国画创作中实现真正的突破与创新。
纵观中国画发展史,凡有大成者,无不是哲思与艺匠的完美统一。从谢赫的“气韵生动”到石涛的“一画论”,中国画学从来都是与哲学思辨紧密相连。崔子范承续了这一传统,并将之推向新的高度。在当今艺术界热衷于形式创新和技术革新的潮流中,回归中国画背后的哲学根基,或许能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提供更为深沉的动力。
墨韵中见哲思,笔画中显大道—中国画技法的开合法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文明独特思维方式的视觉呈现。在这个意义上,崔子范的艺术探索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艺术领域的成功彰显。通过对立求统一,通过冲突达和谐,中国画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在当今分裂与对立日益加剧的世界中,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崔子范弟子:孙泳新
2025元旦于北京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