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3
文:阮仙慈(深圳石灵茶空间)
中秋月色如银,案上月饼盈盘,若少了一盏热茶,总觉辜负了这人间清景。古人早将月饼与茶的缘分织入节令,仿佛月缺月圆间,茶烟袅袅里,才藏着中秋最本真的滋味。
追溯起来,月饼与茶的相伴,原是古人顺应时序的智慧。明清时,中秋食月饼已成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载“中秋供月,月饼之外,兼设瓜果”,而彼时文人雅集中,必有“烹泉煮茗,佐以糕饼”的场景。相传乾隆南巡过扬州,中秋夜驻跸瘦西湖,盐商以苏式月饼进献,又奉上当地的绿杨春茶。帝尝月饼觉甜腻,啜茶后顿感喉间清爽,笑言“此茶解腻,竟与月饼是天生一对”。虽无正史详记,却藏着民间对“茶配月饼”的默契——古人早懂高脂高糖的月饼,需得清苦甘洌的茶来中和,这既是味觉的平衡,亦是阴阳调和的哲思。
文人笔下,中秋的茶烟更是与月色相融的诗意。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中秋:“煮枫斗茶,竟夜始散。”那盏枫斗茶,配着栗粉糕,与中秋的清寒月色相映,恰是文人不事奢华的雅致。纳兰性德亦有词云“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相传他中秋夜与友人聚于渌水亭,以桂花糕配龙井,茶烟与桂香缠入词中,让“茶配糕饼”的闲趣,随笔墨流传至今。
今人虽不复古人的慢时光,却仍在月饼与茶的搭配里,寻得古今相通的味觉共鸣。广式月饼重油甜糯,配一盏凤凰单丛,其蜜兰香与月饼的莲蓉味相融,甜而不滞;苏式月饼酥皮松脆,搭碧螺春最宜,茶香里的花果气,能衬出酥饼的层次;若遇滇式云腿月饼,咸甜交织间,需得普洱熟茶的醇厚来托,茶的陈香与火腿的咸鲜,竟生出几分江湖相惜的意趣。这搭配早已超越“解腻”的实用,成了现代人的生活美学——当月光透过窗棂落在茶盏上,用茶匙拨弄月饼的碎屑,看茶汤里浮沉着月影,便觉琐碎日常里,也藏着手可触及的诗意。
说起中秋雅事,深圳石灵茶酒空间十三年前的《鸿儒中秋文化雅集》仍为人称道。彼时秋夜,茶空间内墨香与茶香交织,书法名家金熙长挥写榜书“五福传家”、诗人唐大进即兴赋诗…,深圳古琴大家姚亮亦品茗扶琴,琴声随茶烟流转,香道师燃的沉香与普洱茶气相融。宾客们手捧常福居士监制,石灵出品的《五福传家茶》,就着案上月饼细品,时而驻足观字,时而静听琴音,这般将茶、月、文、艺揉进中秋的雅集,在快节奏的深圳,恰似一泓清潭,让文化的韵味在茶烟里,留成了经年的佳话。
月光年年相似,月饼与茶的缘分也岁岁如新。从古人案头的“烹茶佐饼”,到今人的“茶配月饼”,原来最动人的节令滋味,从不是单一的甜或苦,而是像月光与茶烟那样,一个皎洁,一个温润,在唇齿间,在时光里,酿出最绵长的中秋意韵。
(本文作者:阮仙慈/深圳拾领茶酒文化馆、深圳石灵茶空间董事长。)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