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9
郭林山的名字与苍润浑厚的山水画紧密相连。近日,这位常年隐居燕山脚下、潜心创作的画家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畅谈他四十余年的艺术求索之路,以及他对中国水墨画当代发展的深刻思考。
郭林山先生,中国国画艺术研修院院长、郭熙艺术研究会会长,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林山美术馆馆长,郭熙艺术研究会会长,人民书画报理事会主席,文化参考报北京站副主任,北京万象书画院执行院长,黄宾虹再传弟子,宿墨山水创始人。身为黄宾虹大师的再传弟子,深谙传统山水画精髓。
扎根传统,师法造化
郭林山自幼习画,深受黄宾虹大师影响,后系统临摹宋元以来历代名家经典,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功底。然而,他并未囿于故纸堆。“写生是画家与宇宙万物最直接的对话,”郭林山在采访中强调。他的足迹遍布太行、燕山,每年大量时间深入山区,观察四季更迭、云岚变幻。在他看来,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训诫永远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他的作品,既能看到北宋山水的雄强格局,又融入了对北方山石肌理、林木光影的当代感性认知。
“水墨诗人”的苍茫意境
网络上流传的郭林山作品,多以北方山水为主题,其画风雄浑博大,笔墨苍润,善于运用积墨、破墨之法,营造出厚重、深邃、富有诗意的空间意境。艺术评论家们常以“深沉内敛、气韵磅礴”来形容其艺术风格,称其为“水墨诗人”。他的代表作《山河灵韵》、《燕山秋韵》等系列,不仅被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等重要机构收藏,也在拍卖市场上受到藏家青睐,成为当代北方山水画派的中坚力量。
对话当代:守正与创新
面对全球化的艺术语境和纷繁的当代艺术思潮,郭林山表现出一种难得的清醒与定力。他在采访中坦言:“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正的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和敬畏之上的升华。”他反对为形式而形式的盲目创新,认为中国画的核心精神——“写意”,依然具有强大的当代性。他的创作,正是在坚守笔墨本体语言的前提下,融入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时代气息,使其作品既古意盎然,又散发着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求精神家园的情感共鸣。
淡泊明志,寄情山水
与许多活跃于社交场合的艺术家不同,郭林山生活简朴,淡泊名利,大部分时间隐居工作室“墨耕堂”,读书、写字、作画,与外界保持着一份疏离。他认为,艺术需要沉潜,需要远离喧嚣,才能听得见内心的声音和自然的回响。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坚守,也让他的艺术愈发纯粹和深沉。
据悉,“郭林山水墨艺术巡展”正在筹备中,预计将于明年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位始终用画笔与自然真诚对话的“水墨行者”,将继续用他的作品,向世界诠释中国山水画的永恒魅力与时代精神。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