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拍卖资讯

探秘《霍扬碑》:金熙长的临帖智慧与北魏楷书魅力

2025-08-26


(金熙长尺八屏榜书)

北魏密云太守霍扬碑,北魏景明五年(公元504年)刊,现藏于运城博物馆。

编者按:

探秘《霍扬碑》:金熙长的临帖智慧与北魏楷书魅力


   《评金熙长临<霍扬碑>》一文,带你领略北魏楷书的雄浑魅力。文中深入剖析《霍扬碑》的独特书风,详解金熙长临摹心得与学习路径,从汉碑到多部北魏名碑,层层递进。无论是想深入研究北魏书法,还是渴望提升楷书技艺,这篇文章都能给予你专业启发,为你打开书法学习新视野,快来一同探索《霍扬碑》的奇妙世界。



评金熙长临《霍扬碑》:探寻北魏楷书的雄浑真韵

北魏时期,众多碑刻犹如璀璨星辰,在书法史上熠熠生辉,《霍扬碑》便是其中别具一格的存在。它于北魏景明五年(公元504年)刊刻,民国时期才出土,藏于运城博物馆,其书丹人姓名已无从考证。然而,独特的书风让它在书法界备受瞩目,与《郑文公碑》作者郑道昭书风相近,却又在奇逸高古方面更胜一筹。金熙长对《霍扬碑》的临摹与见解,为我们深入了解这部书法佳作打开了一扇窗。



金熙长评价《霍扬碑》为雄浑奇逸之楷,认为它比《张猛龙》《石门铭》等北碑更具厚重感与真阳之气,还将其视为临写《瘗鹤铭》《许长史》《灵庙碑》的辅助字帖。从他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霍扬碑》在北魏碑刻中的独特地位。这种雄浑厚朴的风格,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北魏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北魏时期,佛道盛行、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反映在书法上,便是字体结构、笔法形态的丰富多样。《霍扬碑》正是吸收了这一时期文化的滋养,展现出独特魅力。



在金熙长看来,想要写好《霍扬碑》并非易事,需要经过漫长且系统的学习过程。他主张先临写《汉石门颂》《衡方碑》《郙阁颂》等汉摩崖石刻。这些汉碑石刻以宽厚伟岸之风著称,笔画刚劲有力,结构舒展大气。临习它们,能够让书者打下坚实基础,体会书法线条的力量感与古朴韵味。就像搭建高楼,这些汉碑就是稳固的基石,只有根基牢固,后续的学习才能稳步推进。



在汲取汉碑精髓后,金熙长建议再临《郑文公碑》及郑道昭云峰山诸石刻。郑道昭的书法在雄强开博方面独树一帜,字体笔画之间气势连贯,结构开阔。临习这些作品,能帮助书者拓展书法的气势与格局,学会驾驭大字,使笔下的字更具张力与感染力。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书者的书法功底与审美层次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接着,金熙长强调要临习《姚伯多》《灵庙碑》等道教名碑。这些道教碑刻蕴含着独特的仙家真阳之气,书风洒脱、自然。通过临习,书者可以为自己的书法注入一种灵动与超脱的气质,避免书法作品陷入刻板。到了这一步,书者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此时再临写《霍扬碑》,方能领悟其中真妙之处。而且在这期间,金熙长还建议与《瘗鹤铭》《许长史》同临。《瘗鹤铭》笔力雄健,结体宽博,有“大字之祖”的美誉;《许长史》亦以真阳与古厚著称。同时临习多部仙家作品,书者能够在不同风格之间相互借鉴、融会贯通,丰富自己的“真阳”书法语言。



从金熙长的临本中,能真切感受到他对《霍扬碑》的深刻理解。他笔下的字,笔画厚重却不失灵动,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比如撇捺的舒展,如同北魏时期的骏马在广袤草原上肆意奔腾,展现出雄浑大气的风范;而点画的处理,又似山间清泉,虽小却充满力量与韵味。在结构上,金熙长严格遵循《霍扬碑》的特点,字体错落有致,如巨石砌桥,奇拙跌宕,蕴含着巧妙的平衡之美。



然而,金熙长所倡导的学习路径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从汉碑到多部北魏碑刻,再到《霍扬碑》的学习过程过于复杂。初学者可能连基本的笔法都尚未掌握,直接进入如此庞大的学习体系,很容易迷失方向。但对于有一定书法基础,尤其是对北魏楷书有深入研究的书者来说,金熙长的方法无疑是打开书法新境界的钥匙。



金熙长临《霍扬碑》以及他对学习《霍扬碑》的见解,为我们研究北魏楷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让我们看到,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背后,是无数的学习、积累与感悟。在当代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金熙长的方法,深入挖掘古代碑刻的内涵,不断探索创新,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附金熙长临《霍扬碑》高清大图:

































































本期编辑:梁善剑 包玉慈

图片提供:段心照

策划设计:张晓霞


新闻资讯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