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4
今年端午节,曾在杭州二百大古玩市场淘宝捡漏南宋曜变天目盏填补我国收藏空白的具有40多年鉴藏经验的著名军旅收藏家冯德富,7月11日再次在杭州二百大古玩市场捡到3件大漏,件件都是令人称羡的国宝级书画珍宝。
第一件: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天花板行书《教审帖》, 此帖为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教审帖》为纸本),行草,9行,81字。规格:25cmx29.5cm。 释文:庭坚顿首,辱教审侍奉万福为慰。承读书绿阴,颇得闲乐,甚善甚善。欲为索儿录数十篇妙曲作乐,尚未就尔。所送纸太高,但可书大字,若欲小行书,须得矮纸乃佳。适有宾客,奉答草率。庭坚顿首。立之承奉足下。
《教审帖》亦称《与立之承奉书》,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其笔法之美,达到了黄庭坚本人在二王一路上的巅峰水准。 其书法融合苏轼笔意与晋唐风骨,具有"黏皮带骨"的独特风格,用笔繁复而少连笔,最多三字连写,笔势沉稳理性。作品钤有宋元明清数十枚鉴藏印,明代项子京钤印最多,也钤有明代著名收藏家、文征明的好友华夏的“真赏”葫芦收藏印。此神品传承有序,收藏脉络清晰,珍贵无比。
第二件:五代著名画僧贯休的经典佳作《红衣达摩芦渡图》。唐末五代,画僧、诗僧贯休名震艺林。其绘画尤以罗汉图称绝,笔下罗汉“胡貌梵相”,造型夸张奇崛,将神态意趣“曲尽其态” 。线条刚劲似铁,游走如龙,勾勒出独特艺术魅力,开罗汉画风格之新境。
“一苇渡江”的达摩传说,是中国艺术创作的经典母题。相传达摩南传佛法后欲归,遇滔滔大江阻隔,遂折江边芦苇掷于水面,从容踏苇而过。众多画家以此创作达摩渡江图,然贯休这幅《红衣达摩芦渡图》,独得生动传神之妙。
画面里,达摩高僧身材魁梧,一袭红衣袈裟如火焰般披身,赤足轻踏苇秆,于大江惊涛间稳然前行。袈裟紧裹身躯,微微前倾的身姿,藏着笃定从容;炯炯目光似能洞穿风浪,神态镇定,尽展高僧超凡定力。赤裸双足踩住芦苇尾端,任脚下浪花翻涌,身旁芦苇一端随江风轻摆。贯休更以金粉点染脚环、耳环,在古朴色调中跳脱出亮眼光泽,让达摩形象愈发逼真,仿佛自画中踏浪而来,尽显佛法庄严与艺术奇崛,成为画史中诠释此题材的经典之作 。此画也有多枚鉴藏印。
第三件: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折蕉图》纸本真迹。此画为镜心,不到2平尺,画面非常简单,只有两片大写意的芭蕉树叶,一片向前尽情舒展,一片则弯曲折回,寓意非常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让人联想到画家的不凡人生。此画没有八大山人的落款,但钤有他两方常用印。还有一枚收藏印,是已故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的。
关于目前在古玩市场是否能捡到漏?冯德富的回答是:无论何时何地,那些埋藏于地摊角落的珍宝都在呼唤有准备、有知识、有经历的有缘捡漏人。收藏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