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6
于林鹏(松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2024年7月28日,长春“穆治钢书作馆”内翰墨飘香、群贤汇聚,一场承载着书法传承与个人情怀的补拜师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值此书法名家穆治钢先生教书育人四十周年研讨会之际,书法爱好者王贵才先生在省市相关领导、书坛同仁及各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正式拜入当代书法复兴重要推动者、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志高先生门下,以笔墨为媒续写师徒缘。
半生热爱终成师门礼:退休再拜师的“墨心”坚守
“练一套好拳,写一手好字,做一个好人,快乐一辈子。”这是王贵才始终秉持的人生信条。他对书法的痴恋自幼年扎根,虽因工作辗转暂搁笔砚,却始终以拳拳之心守护着这份热爱:案头的碑帖常翻常新,夜半的台灯下总见临池身影。临近退休,他更将“重拾书法”列为人生首要规划,直言“笔墨是刻在骨子里的情结”。
这段跨越数年的师徒缘,始于2015年王贵才与周志高先生的初次相识。2020年,穆治钢邀请周志高先生赴长白山度假其间,经师兄引荐,周志高破格收王贵才与长白山书法家张丕杰为徒。因工作性质特殊,王贵才的拜师仪式延至退居二线后终于圆满。“退休不是热爱的终点,而是系统研习的新起点。”他在仪式上感慨道,这份对书法的执着,正是其人生信条的生动注脚。
书坛耆宿共鉴传承时刻:翰墨薪火中的文化仪式
仪式现场,周志高先生以“翰墨传薪火,艺道贵恒心”为题寄语新徒,强调“临帖需入古,创作要出新”的艺术理念,并亲手赠予《中国书法史》《周志高书法作品集》等典籍。大师兄穆治钢特别回顾师门“以书载道、以德立艺”的传承脉络:“拜师不仅是技艺的承接,更是人格与艺德的延续。”
省市四十余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场景:王贵才与妻子同恩师周志高、大师兄穆治钢,及松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于林鹏、邹赓麟、薛丽娜等师兄弟的合影,被镜头定格为当代书坛薪火相传的珍贵画面。值得关注的是,仪式正值穆治钢从教四十周年,同门同框更显“传承有序、代际共辉”的深意。
仪式背后的文化隐喻:传统师徒制的当代回响
这场补拜师仪式,既是个人艺术理想的郑重践行,亦折射出书法传承的时代价值。周志高作为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当代书法复兴的关键推动者,其门下再添新力,凸显传统师徒制在当代文化生态中的独特意义——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基因的唤醒与延续。王贵才“退休再拜师”的选择,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修行不拘年岁,传承之心终得回响”的文化自觉。
据了解,王贵才后续将随周志高先生深入研习古先贤书法之精髓与现代创作理念,其书法作品将来与师门举办巡展。正如周志高在赠言中所期许:“愿贵才以‘四个一’信条为尺,在笔墨中见天地、见性情。”这场充满人文温度的仪式,为长春夏日注入了醇厚的文化气息,更让公众触摸到传统书画艺术在当代的鲜活脉动。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