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4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4 周年,由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主办“庆祝建党 104 周年——杨留义城市山水画作品展 ”于 2025 年 6 月 26 日上午在北京雅仕苑万 象斋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出杨留义先生众多经典佳作,有表现中国共产党的一大 会址《百年大党、雄起东方》《南湖的船》《澳门吉祥》《天骄西藏》《武汉江山 永固》等巨幅国画数十幅。画家杨留义以独特的城市山水画艺术风格描绘了祖国的 大好河山和美丽城市的厚重文化建设与新时代的伟大精神,绽放出穿越时空的奇丽 风采,表现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人世间的阳刚大气,可谓是用城市山水画讴歌 中华新时代之华章。
百年大党 雄起东方 112cmx280cm 杨留义
南湖的船 136cmx75cm 杨留义
杨留义先生作为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开创者,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他打破传统山 水画的固有模式,将城市文明与自然景观精妙融合。在他的画作中,林立的高楼大厦 与蜿蜒的山川河流相映成趣,现代都市的繁华活力与自然山水的静谧灵韵完美交融。 例如代表作《百年大党・雄起东方》,以恢弘大气的构图、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城市蓬勃发展、山河壮丽多姿的宏伟景象。画面里,错落有致的 城市建筑充满生命力,象征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则体现出祖国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鲜艳的红色等色调巧妙运用,更是赋予作品 浓厚的红色基因与蓬勃朝气,极具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
天骄西藏 144cm×370cm 杨留义
武汉江山永固 144cmx 550cm 杨留义
自 2007 年创作《十载辉煌》起,杨留义先生踏上城市山水画的探索之路,并逐 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于 2017 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认证,填补了艺术史的空白。 多年来,他在艺术领域深耕不辍,作品多次登上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法国卢浮宫、中 国国家博物馆等国际顶尖艺术舞台,还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重要机构珍藏。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更将中国城市美学理念传播到世界,展现了中国艺术 的独特魅力。
澳门吉祥 108cm×275cm 杨留义
燕山红遍 156cmx570cm 杨留义
展览现场,观众们徜徉在杨留义先生的城市山水画卷中,深刻领略到艺术与时代、 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独特魅力。每一幅画作都在无声诉说着建党 104 年来祖国大地的 沧桑巨变,生动彰显着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精彩 呈现,更是向建党 104 周年献上的一份深情厚礼,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 砺前行,续写辉煌篇章。
燕山揽胜 150cmx420cm 杨留义
燕山揽胜图 200cm×280cm 杨留义
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理念——让创造弘扬传统 让山水融通城市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应该有一代伟大的画家。我们万分 感谢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赋予艺术家更多、更广的创作题材;我们也万分有愧于 这个时代,因为我们没有完全创作出表现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如何为时代高歌,如 何体现时代人的激情焕彩,如何不重复传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壮丽河山 280cmX230cm 杨留义
故宫金秋 136cmX68cm 杨留义
中国已完成由农耕文明向工业信息文明的转型,正在大踏步地向着城市化社会高 歌猛进。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国山水画,该如何由表现传统农耕文明向表现现代工业 信息文明转型?如何回应当下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于是我们提出了城市山水画 的时代命题。
北京中轴线社稷坛 220cmx96cm 杨留义
北京中轴线故宫太庙 180cmx96cm 杨留义
城市山水不是界画,也不是旧有的模山范水。它体现的是新时代高尚的灵魂、伟 大的思想、闪亮的精神、厚重的文化、开阔的意境和穿越时空的艺术风采,它表现的 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融合后的雄浑博大,它反映的是艺术家在提炼生活后的迁 想妙得。它是中华大地某一城市和某些城市、某一景象和某些景象的时代风貌,更是 超越时代景象的艺术升华。
祖国首都北京 237cm×600cm 2018 杨留义
燕山雄风 220cmx280cm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的核心理念是“让创造弘扬传统,让山水融通城市 ”。因为继承不是 重复,表现不是照搬,它开辟的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有更多来者的艺术艰辛之路。在 艺术审美上,城市山水画创作注重表现的是宇宙间的天地正气、人世间的阳刚大气、 家居中的浩然清气。它提倡质朴,注重苍浑,崇尚力量,但也呼唤美轮美奂,渴望金 碧辉煌。它力求笔墨与华彩交相辉映,图式与内涵和谐共生。
长城九州梦山河万里红 132cm×312cm 杨留义
一言以蔽之,创造与时代的高度融合、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是城市山水画 探索的永恒课题。
各位同道,城市山水画创作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是一 个艰难的笔墨事业,它一定具有辉煌的未来。这又是一个燃烧生命的不朽伟业,是非 常之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愿各位同道一起来做这个时代的非常之人,携手共 进,为弘扬中华文化高歌猛进,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弥补历史缺憾,填补艺术 空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当有代表。只要大 家共同努力,一定会开辟出艺术创作的崭新天地。望有志于文化创新的艺术家联合起 来,联合起来才有力量,才有平台,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最新最美的艺术。
谈杨留义和他的城市山水画
尚 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2021 年 10 月)
杨留义先生是当代非常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早年学习北宋山水,也包括这个非常 雄浑博大的山水的气象,后来又追随明清绘画的发展,把文人南宗笔墨和北宗笔墨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如果说他学习现代的画,主要是受黄宾虹先生的影响。
那么今天在北京举办他的这次小规模的个人展览,实际上展览了他几个方面的山 水画的成就。第一个我的身后背景中大家可以看的是城市山水画,那么杨留义先生的 城市山水画,主要是以宽广的构图和整个当代城市的建设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大 家都知道城市在今天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如何和自然构成 一种关系,也是我们今天人追问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和艺术命题。
那么杨留义先生通过他的城市山水一个方面完美的表现了今天的城市的发展,这 样一种城市高楼林立的建筑和自然山水的一种完美的统一,那我想这种城市山水的表 达的是今天的整个城市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然关怀的一种关系,所以我想杨留义先生 的这个城市山水画,并不是完全表现在城市或者是完全表现山水中的城市,而是表现 中人如何在今天的社会中获得一种新的人和自然的一种和谐的一种关系,那么所以在 他的城市山水里面可以看到我们古人一再讲的可游可居的这样一种境界。我觉得今天 山水画发展到 21世纪,山水画如何发展是当代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命题。那么杨留义 先生通过他对城市山水,通过他对北宗和南宗山水的有机结合来回答了山水画发展到 今天的当代形态和人文思考。
画家杨留义
杨留义艺术简历
杨留义,城市山水画开创者,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北京市第九次文代会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教授,国家一级 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留义曾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法国卢浮宫、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 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俄罗斯美术馆、普希金博物馆、 纽约艺术馆、中国驻巴黎文化中心、中国驻贝宁文化中心、日本东京都美术馆、韩国 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联展以及杨留义作品学术研讨会。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中国驻巴黎文化中心、贝宁文化中心、 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大楼等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作品《宋人词意图》《雅典卫城》 《山不争高自极天》分别搭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天宫一号飞船邀游太空。
杨留义自 1990 年开始,历时 34 年创作出我国第一件 256 米的山水画长卷《西南 万里江山图卷》后,又于 2018 年 6 月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创作近 400 平尺的巨幅国 画《崂山揽胜图》,为 2019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创作巨幅国画《燕山揽胜图》,为 香港回归 10 周年创作《十载辉煌》、澳门回归 20 周年创作《澳门吉祥》、庆祝建国 70 周年创作《祖国首都—北京》、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创作《天骄西藏》、庆祝建党 100 周年创作《百年大党 ·雄起东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作《东方明珠 大上海》、纪念武汉抗疫胜利一周年创作《武汉江山永固》,并为北京申奥、北京奥 运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分别创作了《长城颂》《奥运之光》《大美张家口 ·情 牵冬奥会》《最忆杭州》等作品,为北京申遗创作以中轴线十五处遗产要素及周边名 胜为主题的城市山水画作品百余幅。并分别于 2023 年 9 月 28 日,2024 年 7 月 28 日 在北京举办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和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杨留义北京中轴线暨京 城胜景展 ”成为《北京中轴线通识读本》专家。
从 2006 年起,杨留义就开始了对城市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他开创了历史先河, 弥补了艺术空白。2017 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建立了城市山水画艺术研究组织机构, 并形成了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研究理论体系,理论著作及作品先后由天律美术出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 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美术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百余家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报道,推出了城市生 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艺术解读,打造出中国城市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符号,对中 国城市山水画起到了创新引领性作用。在北京、河南、黑龙江、广东、杭州等地建立 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馆,出版 20 余种个人画集及 50 余部作品合集。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