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6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暑假,穆治钢老师的书法教室里,墨香与热浪交织。一场以“临帖字数论英雄”的比赛,让我的毅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至今未能超越。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每日放学都要练习书法。穆治钢老师每周的二、四、六会进行指导。学校放暑假后,老师每天要上两节课,书法班常常人满为患。我是通过班主任老师的推荐,才得以走进这个书法班。话不多说,还是回到临帖比赛的故事上来。
比赛规则十分简单:两天内,临帖字数最多者胜出,字体限定为楷书与隶书。我选择临习的是楷书《玄秘塔碑》。碑上的字仿佛被刀刻进纸里,横画如斩钉截铁般刚劲,竖画似立柱擎天般稳固,仅仅盯着看,便能感受到一股刚正之气扑面而来。
为了争夺第一名,我拼尽全力地书写。旧报纸铺满了整个地面,墨汁不够时,就兑点水接着写。手腕从酸痛逐渐变得麻木,眼睛困得直打架,却始终紧盯着帖上的字,一刻也不肯挪开。我笔下的“柳体”从大小不一,逐渐到基本能把控字的大小。后来,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相助,横画起笔时重按下去,如同石头落地般沉稳;收笔时轻轻一提,又似燕子掠过水面般轻盈;竖画直挺挺的,宛如春天的竹子般挺拔;撇捺舒展开来,如同大雁张开翅膀般舒展,每一个字都写得十分认真。两天的昼夜时光里,每一个字都成了我的“伙伴”,陪我在学习中与古人“对话”,创造了超越自己毅力极限的奇迹。
穆治钢老师的书法班高手如云,超越自己的人更是不少,这都得益于穆老师的感召与鼓励。最终,我以1万2千百字排在第三名,第一名写了1万3千字,第二名写了一万2千300字。其中有两名同学甚至写到累晕,却未能进入前三名。
如今,我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如果将书法中培养的毅力运用到文化课学习上,文化课成绩一定不会差;若将这种毅力转向体育,也一定能成为体育健将。后来,穆老师的学生很多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成就。然而,书法并非单纯地比速度,而是看谁能把笔力和心性都融入字里。穆治钢老师曾说:“柳公权写了一辈子字,最讲究‘心正笔正’,你们临的不是字形,而是他骨子里的端正。”
如今,我早已不再纠结那场比赛的输赢,却常常想起旧报纸上的墨痕。那些字里,藏着少年时的倔强,也藏着穆老师当时所讲的(当时不理解)道理:书法如人生,急不得、躁不得,一笔一划慢慢来,才能写出自己的“筋骨”。
现在的我依然坚持练笔,每当想要放弃时,总会想起那场比赛,想起《玄秘塔碑》里的“严谨”与“坚持”。在那个暑假里流过的汗水,早已化作心中的墨香,让我在纷繁的世事中,总能静下心来,把每一步都写得端正、扎实。
如今我的书法在当地小有名气,我被推选为松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松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吉林省传统文化研究院秘书长等职务,还成为松原市首位在长春电视台春晚现场创作的书法家!
王宏旭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