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拍卖资讯

金熙长谈“书法疗愈”:以笔墨为药,解孩子抑郁逆反之困

2025-10-30

当木匠以推刀削去木材的桀骜棱角,书法家正执柔软毛笔,在纸间提按顿挫中,悄悄抚平孩子内心的躁动褶皱。这门延续千年的笔墨艺术,藏着破解当下孩子心理困境的温柔良方。

近日,一组全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触目惊心:约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叛逆对抗行为,或是对亲情、善意的感知日渐淡漠——感恩之心的缺失,更成为亲子关系的“隐形隔阂”。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美育缺位下,孩子情性滋养的长期断层。



书法家、教育理论家金熙长先生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美育的缺失不仅是教育的残缺,更是人心的荒芜!”在他深耕书法教育数十年的实践中,早已找到破局之道——那被我们遗忘在书桌角落的笔墨纸砚,正是疗愈孩子心灵的“文化良药”。尤为关键的是其独创“书前三敬”论:要求孩子执毫前必默念“敬天地、敬父母、敬老师”,以敬畏立心。敬天地悟自然之理,敬父母怀感恩之情,敬老师方肯虚心受教,为笔墨疗愈筑牢心性根基。更在其《人生第一步》一书中“书法与情性教育论”中明确主张:教授青少年在书写古人书迹的同时,更要书写时代的灿烂,而核心要恪守“三个第一”——心态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这“三个第一”恰与正大宽博、厚重老辣、高简清亮的书风相吻合,正如他常强调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你在他青少年时期熏陶了什么,他将来就成就什么”。



01 不止练笔,更在养心:书法是如何“驯服”躁动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当孩子执笔运笔时,高度专注的状态能让大脑α脑波活跃度提升35%——这种“心流模式”能快速驱散焦虑,让躁动的情绪逐渐沉淀。

但金熙长先生更强调:书法疗愈的核心,从不是“技法训练”,而是“以柔毫调御心性”,是将“三个第一”的情性要求融入笔墨之间。它从不用强硬说教矫正孩子的叛逆,而是借笔墨的牵引,让孩子在与线条的对话中,主动生发出平静、专注与向内审视的力量,慢慢养出光明笃实的心态、简重真切的表达。就像他常说的:“毛笔是软的,却能写硬风骨;笔墨是静的,却能按动人心,更能塑品格。”



02 金氏独创:汉碑何以成为孩子的“心灵扩容器”?

针对孩子的心理痛点,金熙长先生提出“汉碑扩胸臆”的革命性教育理念,更将“三个第一”与碑帖选择、书写实践深度融合,为书法疗愈搭建清晰路径:

舒展型汉碑,疏解抑郁心结,养正大宽博之气:《石门颂》的线条如秦岭云海般开阔,《开通褒斜道》的笔势似山涧溪流般奔放。让孩子临习这类碑帖,如同让心灵“走进旷野”,既能悄悄打开封闭的心理空间,将抑郁情绪随笔墨缓缓疏解,更能在开阔笔意中涵养正大宽博的书风与心境,契合“容貌正大老成”的要求。



稚拙型汉碑,唤醒内在活力,育厚重老辣之韵:《郙阁颂》的古拙、《西峡颂》的天真,满是孩童般的纯粹趣味。临摹时能激活右脑创意,打破叛逆期的思维定式——不少孩子练过之后,不仅抵触情绪变少,写作时的灵感也如泉涌。更能在古拙笔韵中体会厚重感,慢慢打磨不浮不躁的品性,暗合“心态光明笃实”的内核。



特别心法:立姿大字写“阳刚”,践“三个第一”之行:金熙长先生近年来一直在各大媒体上呼吁青少年“写大字立大志”,极力倡导用长锋羊毫或大斗笔写大字,且必须站立书写:左手稳按桌面,力量经左肩、背脊传至右臂,最终贯注笔端(绝非随意插兜的松散姿态)。这种全身协调的书写,既能唤醒孩子的阳刚胆魄,在笔墨挥洒中种下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更能通过“正姿”养“正容”,以“稳劲”练“稳心”,让“正大老成”“简重真切”的要求从言行渗透到心性。





03 四维修复体系: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滋养

五桂山五福书院曾是金熙长“情性教育”的实践阵地,这里以“写大字、立大志”为核心,将笔墨练习与身心疗愈深度融合。曾有位轻度焦虑的初中生,初到时坐立不安、握笔颤抖,经三个月每日两小时大字练习与静坐调息,不仅能完整书写《石门颂》节选,气息连贯、结构稳正,更从动辄发怒变得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这正是书法疗愈的实证。

基于多年实践,金熙长先生构建“四维心性修复”模型,将“三个第一”的情性培育贯穿始终,让书法疗愈更具系统性:

正姿调息:修复身体根基,塑正大之态

立姿书写时,提按间调和呼吸,贯通气血——既矫正了孩子弯腰驼背的习惯,更在“静立稳写”中培养端正体态,呼应“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的要求,让身心在规整中安定下来。

专注入境:修复认知状态,养笃实之心

临摹汉碑需紧盯线条的起承转合,一笔一画皆不能懈怠。这种训练能将孩子散乱的心神“收回来”,不仅书写时更专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会明显提升,更能在专注中打磨“光明笃实”的心态,让每一笔都承载认真的态度。

表达抒怀:修复情绪出口,练真切之言

叛逆期的孩子不愿倾诉?就让笔墨当“树洞”——开心时写得笔走龙蛇,烦闷时落得沉郁顿挫,情感在纸间释放,抵触心理自然慢慢消融。而书写的过程,也是梳理思绪的过程,能让孩子逐渐学会“简重真切”地表达内心,避免情绪化的冲撞。



明德感恩:修复价值认知,育感恩之念

书写金熙长先生著作《家风》中的百家家训:“立心如古井,年月过无声”“孝亲为根,敬人为本”等经典家训,更可搭配“敬天地”“怀感恩”等契合时代精神的内容。笔墨间的字义会悄悄浸润心灵,让孩子在日复一日的书写中,既懂感恩父母、敬畏他人,更能将个人情性融入时代灿烂,践行“书写时代、涵养品格”的初心。



04 家长必看:

4步让书法走进孩子的生活

若想让孩子感受书法的疗愈力量,践行“三个第一”的情性教育,无需追求“专业水准”,从这4点开始就好:

造一处静心角落:在家中辟一方小书桌,备好毛边纸、墨汁和汉碑字帖(优先选《石门颂》《郙阁颂》等),没有杂乱干扰,孩子才愿主动坐下,为“静心生性”创造环境。

选对入门内容:先从开阔型汉碑入手,或从“孝”“敬”“诚”“信”等贴合“三个第一”理念的简单汉字写起——内容越贴近生活与品格要求,孩子越容易产生共鸣,更能在书写中理解字义、践行初心。

重过程轻结果:别总纠结“字写得好不好”,多问一句“写的时候心里静不静”“有没有觉得这笔很稳、很真切”。哪怕只是认真写了5分钟,也是对心性的一次滋养,是“习惯成自然”的积累。

亲子共修更暖心: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执笔练习,分享“这笔写得真舒展,像心胸打开了一样”“这个‘敬’字写得稳重,看着就踏实”的小感悟——书法成了亲子间的“悄悄话”,既拉近距离、消融隔阂,更能共同践行“三个第一”,让家庭教育在笔墨中更有温度。



思考

金熙长先生说:“书道即人道,笔墨润心时,更育时代人。”在这个电子产品抢占孩子注意力的时代,书法不是“过时的艺术”,而是能给孩子心灵“充电”、为品格“筑基”的文化养分。

让孩子拿起毛笔,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而是让他们在笔墨间学会安静、懂得专注,在“三个第一”的熏陶中养出光明笃实的心态、正大老成的品格、简重真切的言行,最终心怀感恩、不负时代——这,才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心理铠甲”与“成长底色”。



(本文观点基于金熙长先生《人生第一步》及《还原古碑未刻时学生临碑辅助字帖丛书》等著作及数十年书法教育实践,融合“书法与情性教育论”核心思想,欢迎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家长,让更多孩子的性情得到笔墨的浸润与滋养。让更多的孩子在学书的路上心灵有归属,品格有提升。)







延伸阅读:

《什么是篆籀笔法?隐士新论,书坛异人!》

《用“耳”赏字!评金熙长金气石气论与篆籀笔法》

《从金熙长的篆籀笔法谈他的“草从篆化,楷从隶出”》

《何谓篆籀笔法:金熙长谈欲写摩崖榜书楷书必先写好篆隶 》

《霍扬碑》大字高清:金熙长的临帖与创作智慧(附集联)

《金熙长拙书瘗鹤铭:探赜仙家书法的“形残道全”》

《高古书风与大众审美:从金熙长现象热议谈当代书法界的困境》

(以上延伸阅读文章,搜索可见)



附金熙长简介/

金熙长 - 当代隐士书家与碑学革新者

金熙长(原名金龙),字熙长,号常福居士,浙江台州人。当代著名隐士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碑学文化倡导者、劝善学者。其书法以“真阳笔法”著称,开创独特的“居士书风”,被誉为当代碑学复兴的重要推动者。曾任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书画家协会主席等职,荣获“深圳市文明市民标兵”、“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奖”、“世界杰出华人奖”等多项荣誉。



一、生平与经历

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内地首位赴香港举办个展的青年书家,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和深圳大学举办书法技法与鉴赏讲座。1990年后,为深圳大学开设《大学书法》课程,成为深圳大学最早的书法教师。

在深圳期间,金熙长开创了深圳文化界的多项“第一”,被媒体誉为“倡导善举深圳第一人”。

2005年后,金熙长逐渐退出商海,专注于书法研究与写作。2010年隐居广东中山五桂山,取字“熙长”,开始过清真的隐士生活。2011年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常福居士百种心经百家家训书法展”,拉开全国巡展序幕。隐居期间,他创建五福书院,通过教授古琴、书法、四书诵读等形式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后辗转江西龙虎山、浙江天台山等地,结合儒释道思想修身传道。

金熙长隐居十八年间,潜心研究碑帖,提出“还原古碑未刻时”的创见。

二、书法艺术与成就

金熙长在书法上率先提出“真阳笔法”,专注于仙家碑刻的研究及书法与青少年心理疗愈研究等。

3. 教育贡献与著作

他隐居十八年间,编写了《还原古碑未刻时/学生临碑辅助字帖丛书》一百册及《全国书法教师碑学美学一百讲》,系统还原古碑未刻时的原貌,填补碑帖考据与临习的空白。

三、社会影响与评价

1. 艺术地位

金熙长被认为是当代碑学复兴的重要推动者。2020年,方正字库推出《方正字迹-金熙长标题体》,为全球华文新闻报业、出版机构及中文AI语言大模型设计平台等提供字体服务。

2. 文化理念

金熙长率先提出“情性教育” ,并出版了以情性教育、家风及劝善为主题的著作多部。他强调书法需从自然与天地精神中汲取灵感,反对功利化创作。倡导书法家应“求学于天地”,走出书房,“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撰文:善恒
编辑:玉慈 善剑
策划:心照
图片:心照


新闻资讯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