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拍卖资讯

墨渊彩焰 裂境魂光——记著名画家于桂利先生的水墨重彩画

2025-07-31


艺术简介

于桂利:1971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早年初师娄师白先生,研究齐派艺术,后入艺术巨匠黄永玉先生门下,得国画大师李宝瑞先生垂爱收为关门弟子。中国70后代表性艺术家,中国水墨重彩画理论创始人,独创意境兰画法,尤善水墨重彩荷花兰花独树一帜。现任千山画派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城市农民书画家协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傅抱石纪念馆,黄胄纪念馆等重要单位收藏!

作品欣赏





于桂利先生的画作,初看时,一股浓烈又别致的冲突便扑面而来——那些清雅脱俗的荷花与兰花,竟被如此浓郁的重彩裹挟着,在一派墨色浓淡的深谷里,灿然绽放。水墨与重彩,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几近背道而驰的两种语言,在先生的画中却相互撕扯、彼此融合,最终成为一场令人屏息的美学革命。





其作品最醒目的艺术突破,无疑在于对水墨与重彩边界的大胆融合与超越。先生以传统水墨的淋漓挥洒铺陈出荷塘的深邃背景与兰叶的劲拔线条,墨色氤氲,如夜雾弥漫,又似深沉古潭,蕴藏着千年的静谧与神秘。然而,那浓烈得几乎要灼伤视觉的重彩荷花与兰草,却如朝霞一般从墨的深渊中喷薄而出。先生大胆采用青绿、朱砂、石黄等矿物质颜料,以饱满甚至带有“暴力”意味的饱和度,赋予自然花卉一种超越凡俗的、精神性的光华。墨的幽深与彩的灼目在这里并非简单叠加,而是相互撕裂、彼此渗透,最终成就了“以彩破墨”的视觉奇观,重塑了观者对传统水墨的审美期待。





细品之下,作品中传统符号的当代性表达亦极富深意。荷花与兰花,在中国文化深处沉淀为“出淤泥而不染”与“空谷幽兰”的君子象征,向来与淡雅含蓄的笔墨相伴。而于先生笔下的荷与兰,却仿佛挣脱了千年象征的沉重锁链,以近乎狂欢的重彩姿态傲然挺立。那荷花的绚烂不再是孤芳自赏的隐逸,而是生命原初欲望的灼热呐喊;那兰草的浓烈亦非孤高避世的清冷,分明是扎根大地的蓬勃生机。传统符号被赋予当代视觉的浓烈形式,并非断裂,而是以更为炽烈的色彩语言,重新诠释了君子之德中那份永不妥协的生命热力。





画中的动静相生,更将传统水墨意境推向一种内在张力的极致。画家以流动的水墨笔触勾勒出水的无形之韵与叶的摇曳之姿,画面仿佛在呼吸,在生长。然而,在墨色流淌的动感之上,那些厚重、几近凝固的重彩花卉,却如磐石般坚定地矗立着。这种“动中寓静”的辩证,赋予画面一种奇妙的平衡与永恒感——在时间流动的永恒背景里,生命那灿烂的瞬间被如此浓墨重彩地凝固下来,超越了易逝的哀愁,获得了精神上的不朽。












于桂利先生的水墨重彩荷花与兰花,绝非一场轻率的视觉实验。当浓重的矿物颜料在墨色的深渊里璀璨燃烧时,水墨的边界被轰然撞开,传统的符号被赋予全新的血色与体温。这不止是技法层面的突破,更是以最炽烈的当代视觉语言,重新点燃了古老东方艺术中那份对生命本质的永恒凝视。

范迪安 2025-07-23


新闻资讯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