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拍卖资讯

金熙长/从篆籀到楷法:《谷朗碑》的书体革命与当代启示

2025-05-28


在中国书法史上,《谷朗碑》犹如一座横跨隶楷演变的桥梁,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不仅承载着三国时期的书写基因,更以朴拙天真的笔意揭示了书体变革的密码。金熙长将其定位为“篆籀笔意写隶楷之祖”,这一论断不仅点破了碑刻的核心价值,更为当代书法研习者提供了穿透时空的审美启示。



一、书体演变的活化石

立于吴凤凰元年(272年)的《谷朗碑》,恰处于隶书巅峰将逝、楷法新芽初萌的历史夹缝。相较于东汉隶碑的波磔张扬,其线条褪去了程式化的装饰意味,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趣。碑文中“君”“阳”等字,横画起笔藏锋如篆籀之圆浑,收笔处却显露出楷书提按的端倪。这种“非隶非楷,亦隶亦楷”的过渡形态,恰似书法基因突变时的珍贵切片,将汉字从扁平隶势向纵长楷态的进化轨迹凝固于石表。



二、篆籀笔意的当代解码

金熙长所言“平淡而有味,高简而朴实”,道出了《谷朗碑》最动人的美学特质。其线条质感犹如老树盘根,以中锋行笔铸就的圆厚线条,在“清”“流”等字中展现出篆书般的骨力。这种摒弃波挑媚态的书写,将注意力回归到线条本体的生命力表达——如“要”字长撇的蓄势缓行,既保有篆籀的迟涩感,又孕育出楷书笔势的雏形。当代书家在追求形式创新的焦虑中,或许正需重拾这种“以简驭繁”的书写智慧。



三、结构演进的范式突破

《谷朗碑》的空间经营堪称“古法新造”的典范。碑中“高”“标”等字,虽大体维持隶书的横向取势,但部件组合已初显楷书的纵势意识。尤为可贵的是其“拙中藏巧”的结构哲学:“化”字左“亻〞旁的紧凑与右部的“匕〞上点舒展形成张力,既破除了篆隶的绝对对称,又未堕入唐楷的严整法度。这种在规矩与自由间的微妙平衡,恰是书体演进过程中最富创造力的状态。



四、对当代书法的三重启示

1. 笔法溯源:临习《谷朗碑》可重建中锋运笔的肌肉记忆,其篆籀遗韵能矫正时人过分追求侧锋取势的流弊。



2. 结构悟道:碑中字形的“不完美”恰是生机所在,提醒创作者警惕程式化结字的僵化风险。



3. 美学重审:在炫技之风盛行的当下,《谷朗碑》的朴拙之美犹如一剂解毒剂,呼唤书法回归“写心见性”的本质。



作为三国碑刻中的孤品,《谷朗碑》的价值不仅在于见证书体嬗变,更在于它以最本真的书写状态,诠释了艺术演进的内在逻辑——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自然转化。

金熙长的评点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这条贯通古今的书法之道:唯有深植传统的土壤,才能绽放出具有时代生命力的艺术之花。

附:金熙长书《谷朗碑》集联



(靖密枢要 清流高标)



(淑问宣化 仁恩育民)

附:金熙长辛丑临《谷朗碑》局部











本期编辑:梁善剑 包玉慈

图片提供:段心照

策划设计:张晓霞


新闻资讯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