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拍卖资讯

楼传兴先生写意儿童人物画长卷《百子图》解读

2025-05-22

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



楼传兴艺术简历

楼传兴,上海人,出生于1947年。60年代毕业于上海美专,现为高级美术师,南通市文化馆专职创作员,江苏省油画学会会员,南通美术院院长。
电影宣传画《枫》获全国首届电影宣传画展银奖,90年代后,创作的油画题材倾向于对中国传统幽巷的描绘,作品中将自己的感受融于笔触,在画布上重新诠释并再现自己内心的“小巷”。油画《桃源小巷》由香港东方文化艺术中心基金会收藏;油画《巷尾》入选90年代广州艺术双年展;小巷系列作品发表于国内诸家核心刊物,1991年台湾《台中晚报》专题介绍;1994年油画《古风》由加拿大民间画廊收藏;1998年油画《瞩望》获省美术作品展铜奖并于同年获得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0年油画《海趣》获省美术作品展银奖;2001年油画《阳光灿烂的日子》获江苏省油画大展一等奖;2004年油画《古玩》获江苏省政府“五星工程奖”银奖并获南通市文学艺术奖铜奖;2005年15幅油画作品入选《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工程》并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2006年油画《老战士》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优秀奖;2007年油画《常回家看看》获江苏省油画大展优秀奖;辞条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2018年国画《同乐》获第十三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当代性探析

——楼传兴先生写意儿童人物画长卷《百子图》解读
梁天明

在世界绘画史上,中国画远古悠长的古典美学带着千年的情怀书写着荡气回肠的史诗。中国画具有精美深邃而绵延不绝的传统精神,是中国源远流长文化的积淀,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一种具象化存在。儿童题材中国画在丰富中国画题材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形式。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在艺术理念、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都有空前的发展。
最近,南通著名画家楼传兴先生倾力精心创作的儿童人物画长卷《百子图》,在新的绘画观念、技法和内容的开创上,使得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面貌焕然一新,把这一题材探索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百子图》创作理念的突破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美术思潮大量涌入,大批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家,带回西方古典写实美术与传统中国画融合的火种。提倡革新的艺术家们积极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建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创造既有艺术个性,又有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思潮与当时的传统型中国画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他们开始普遍关注和描绘现实生活,在中国画儿童题材的创作上,也涌现出一批新的画家,如丰子恺、蒋兆和、程十发、李可染、方增先等,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儿童题材中国画的新局面。





南通画家楼传兴先生吸收前辈的美学营养,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广阔的视野,研究探索新时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方向。儿童人物画长卷《百子图》,无论其艺术思维,还是个性发挥,以及儿童心灵的表现,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绘画观念、技法和内容的开创,使得《百子图》的中国画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中,“以形写神”的风尚十分明显,其思想根源主要是魏晋时期中国老庄哲学,推动了画家形成重神理念。这一理念对楼传兴先生《百子图》审美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楼传兴先生是学油画出生的,他在油画上的造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他改画中国画后,在研究西方绘画美学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开辟着中国画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他创作了几百幅不同类型的儿童题材中国画,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借鉴、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和技巧的有利因素,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于是,《百子图》一气呵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在广泛地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同时,赋予中国画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才是发扬传统的正确选择。楼传兴先生的《百子图》整整一百个儿童形象。作品开始“孩童嬉戏”一组画面,七名男女孩童在平板车上嬉戏,旁边是一条小黑狗爬在石碾上,农村孩童夏日常见的情景跃上纸面。这里,画家吸收了西方绘画对点线、面的平面构成意识及其抽象情感的表达,以平面形式美为出发点,给儿童画面的组合以自觉的关注,形成了独特的构图样式。接下去“牛车驼童”,六名顽皮的孩童有的坐在牛背上,有的坐在牛车上,追逐嬉笑,一个孩童稚嫩的小手牵着硕壮的水牛……这一开头画面,是典型的追求构图画面语言,在大小错落的孩童画面和小黑狗、大水牛、平板车的组合中寻求童趣,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百子图》的儿童形象打破了人物与物体组合的单一性,用各种符号式的孩童嬉闹形式穿插于画面中,同时各种狗、驴、鱼、鸟、车、碾以及各种游戏,起到分割和点缀的作用。画家在表现中力求寻找现代观念与传统意识的承接,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这幅《百子图》,我们可以明确地读出楼传兴先生立意创新、追求纯粹的艺术语言。画面中所有的儿童形象都被艺术化处理,突出的只有大写意,画面中儿童形体上的夸张变形,色彩上的深浅对比,用笔上的线面结合等形式因素,这些创作观念在一破一立间,带给观者些许柔和的视觉效果,让人一下子回到过去的时光。楼传兴先生对这种创作手法的和谐把握,在创作个性上独树一帜,尤为动人。






二、《百子图》笔墨意境的运用

中国画是讲究功力的,水墨人物画,除了造型、人文修养外,笔墨意境应该放在首位。如果没有很强的笔墨意境,只强调造型,那么造型所连带的人物本身的独特内容将会丢失,人物画如果只有造型没有笔墨,就像房子没有地基一样,不堪一击。
“以自然形象为本,艺术形象为变,自然形象为具体,艺术形象为典型”。





造型是人物画的基础,笔墨才是它的精神。笔墨既具有丰富的形式意味,又是中国人情感最为宽泛的载体,因而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画艺术精神最纯粹的体现。只有笔墨再现的中国画程式,才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点、线、面构成,才是具有中国文化意识的形式,也只有通过笔墨传达的意境才是赋有中国传统美学意义的意境,才是中国式的意境。






正因如此,笔墨意境被楼传兴先生广泛注入儿童人物画长卷《百子图》的创作之中。儿童,本是天真、童趣、含苞欲放、朝气蓬勃的代名词,楼传兴先生饱含着热泪,用一颗真诚的心和严谨的笔墨造型,诠释了在小康社会的新农村中国儿童的快乐与美丽。他借助那频繁顿挫的勾勒和清新湿润的笔墨意境,让我们体会到新时代儿童快乐成长的节奏。楼传兴先生的《百子图》正是运用这种笔墨和素描结合,写实与写意并举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发挥着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个性。





笔墨是中国水墨画的主要语言特征。中国图的水墨意境很重要的表现语言就是对线的发挥,一是在人物对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转折等部位中用线去表现,使笔下的形象在线的造型中产生体积感。二是对线本身的运用具有的艺术魅力。这其中要么以金石味直取线条,追求线的“毛”、“涩”感觉,体现一种韵味;要么行笔讲究轻重,浓淡变化,挥洒“率”、“意”,表现一种节奏感。





楼传兴先生的《百子图》,笔墨本身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含量,这种语言本身积淀和浓缩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蕴和气质。笔墨不是独立的、固守围城的,它是中国文化有机生命中的一个链环,水墨人物画不能没有这种意蕴和气质。在《百子图》中,诸般笔墨围绕儿童人物造型来发掘本体的价值,体现了笔墨意境对于人物画本体的意义与价值。






《百子图》中的一百个孩童,楼传兴先生要体现的是一种轻松愉悦、充满朝气的氛围,因此在手法上,画家以滋润、柔和的笔墨代替枯涩的皴擦,有效地借用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烘托出一种轻松、和谐、自在的画面气氛。《百子图》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笔墨意境在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其笔墨手法在表现不同画面,体现不同氛围的作品中亦具有不同的无限魅力。





三、《百子图》夸张变形的强化

中国人物画的夸张变形观念在早期的佛道绘画中就有所体现,而后在不同时期也都有所发展。平面意识的深入伴随着夸张变形观念的强化,在当代中国画艺术革新探索中是个趋向。
著名国画家陈子庄先生曾经说过:“造型,就是塑造我之形象。”他所指出的“我之形象”,解释了中国画造型其实是涵盖画家个人情感和绘画修为的形象塑造,这样的形象必然是要通过画家主观的夸张变形处理而获得。当代的儿童题材中国画家中有许多是这一方面的探索者和先驱者,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有益探索,是此类题材中国画发展史上一笔宝贵财富。楼传兴先生的几百幅儿童画都较关注对画面形象的夸张变形处理。夸张变形的强化,在他的《百子图》创作中也屡见不鲜。可见,他的夸张变形很明确,都是为了更好地传神写照、形神兼备,使儿童形象高于生活,比自然之物更具美感特征。





《百子图》中一组“捕捉麻雀”的画面,集中体现了楼传兴先生将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风格运用在儿童题材中国画上的成果。画家以得当的夸张变形,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儿童天真无邪、调皮可爱的生动形态,充分歌颂了他们在成长中的无限乐趣,也借此诠释了画家那颗对待艺术纯真无暇的赤子之心。
请看:一组儿童在“河边嬉水垂钓”的画面,我们看到,虽然是夸张变形,却丝毫没有影响楼传兴先生对孩童形象的表达。相反,孩童的形象特征在他笔下更为清晰,更具说服力。无论是体形的把握,还是眉眼间的刻画;无论是动作的拿捏,还是笔墨上的处理,都表现出孩童生龙活虎般那俏皮可爱的形象。这就是楼传兴先生艺术魅力的体现,更是对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理念上的拓展。





《百子图》是一幅以夸张变形来表现乡村孩童形象的写意画作品。楼传兴先生用浑朴老辣的笔墨语言代替了清新湿润的文人画笔墨意趣,乡村儿童那淳朴憨实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画面顿生意趣、轻松之感。楼传兴先生很善于运用笔墨意境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这幅作品对于儿童形象的捕捉既简洁又细腻,既状物又传神,尽显画家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个人艺术魅力。





中国画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画家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都可能从画面中透射出自身对现实、人生、社会、自然的一种人文关怀和主观的情感感受。楼传兴先生在创作《百子图》时,结合画家自我的审美情趣,把握儿童纯真的内心世界,线条既轻柔飘逸又藏巧于拙,生动地衬托出儿童活泼可爱、轻盈灵动的优美形象。画家在构图的安排上,有选择地取舍,最后一组“孩童唱歌”的镜头,描绘了儿童排队争先抢夺话筒的不同动态,配合对人物表情的生动刻画,传达给观者一股轻盈的韵味。





画为心画,无论哪种手法,最终都是形与神会,借形象的塑造,追求精神的高度。《百子图》表现出了诚实、坦率和真诚的创作特点,画中孩童们表明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状况,往往没有成人的伪装,而是自然流露。中国画的特点就在于借物托情,或以物言情,同时又代物而言,为之发其精灵,传其神韵,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美。



结语

中国画儿童形象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延续,我们通过解读楼传兴先生的《百子图》,阐释他在创作中国画时,创作理念的突破、笔墨意境的运用和夸张变形的强化在中国画儿童形象创作中的运用,都是我们传统的精髓和宝贵的财富,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认识,为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盼望楼传兴先生能致力于此题材的中国画创作,秉承传统,大胆创新,促进新的创作个性进一步体现,开创出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新格局。





新闻资讯

责任编辑:艺术品拍卖网